发布日期:2023-12-13
原标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 铁清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6 【字体:小中大】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各地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差异,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所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如何科学把握乡村产业发展规律,进而更加合理有效打造“富民”产业,是各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铁清镇发展实际,就当前乡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矛盾做系统归纳,为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上门访谈、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上门访谈针对村民和村干部,以了解乡村的基本情况、农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实地观察主要对农村的产业、文化和社会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文献研究主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以指导调研工作。
引言: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时深刻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既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又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国乡村擘画出一幅形神兼备的现代化新图景。近日,我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铁清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一、铁清镇基本情况
铁清镇位于江安县北端,东与迎安镇相邻,南与四面山镇毗邻,西与南溪区裴石街道接壤,北与富顺县飞龙镇交界,下辖有14个村1个社区,全镇幅员面积52.6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7685人,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辖区内红粱、柑橘、食用菌、香椿、花木园艺、蚕桑等种养殖业蓬勃发展,现有红粱15000多亩,柑橘2000多亩,食用菌100多亩,香椿200余亩,桑蚕4000多亩,花木园艺基地3个,分别是蜀兴花卉、浩宇园林、绿艺园林。境内道祝山为北乡最高峰,在临近市县颇具知名度,登道祝山俯瞰北乡,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因此,基于厚实的农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铁清镇党委提出了“打造山水田园乡镇,建设幸福美丽铁清”的发展目标。
二、铁清镇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近年来,铁清镇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农村所需、农业所急、农民所盼,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特长,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等工作,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踏上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一)牢记发展要务,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圆满完成渝昆高铁、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任务,累计完成征地230余亩,拆除房屋33户。七柱、杨狮等五个村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园广路升级改造、告化坝商业综合体、广福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完工。我镇2个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分别为白鹤村金丝皇菊种植项目和七柱村青少年农耕实践基地项目,总投资13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6万元,其他投入8万元,两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二)聚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在一产方面,形成以酿酒专用粮、畜禽、蚕桑三个产业为支撑,柑橘、球盖菇、金丝皇菊等为辅的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镇已打造粮酒专用粮基地1. 5万余亩,建立生猪养殖场15家39组年出栏生猪3.9万头,连片种植蚕桑4000余亩;在二产方面,今年引进成立了铁清酒业有限公司,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白(竹)酒生产线,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白(竹)酒3 000余吨,年产值1.2亿元以上; 在三产方面,深入推进七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整合党建扶持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招商引资资金等900余万元,完善彩色游步道、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成功举办了四届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吸引了数万人前来游览,极大地提升了铁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夯实乡村治理,美丽乡村持续打造。开展改厕“明白卡”进门入户,总计已发放“明白卡”189份,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全镇预计新建厕所户数共计有354户,开展管护模式遴选推广,突出群众对户厕、村组对农村公厕管护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要求和习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引导群众和村组工作人员广泛参与厕所管护,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强化乡风文明治理,新投入农村垃圾转运设施20余处,实现垃圾清运全覆盖,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89户,新庙社区荣获市级文明示范村。
(四)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我镇白鹤村集体经济产业大力发展蚕桑种养殖,集体经济产业蚕桑种植420亩(果桑80亩)、养蚕大棚3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2个共460平方米、养殖技术培训中心一个160平方米、菊花种植50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自主经营和固定资产租赁。2021年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5万余元,2022年全年集体经济达到58万余元,截至目前,集体经济收益约20万,预计2023年全年集体经济突破80万元。我镇七柱村依托组织部扶持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21年流转256亩土地,采取粮经结合方式发展食用桃采摘体验园,引进宜宾藕王农业有限公司,流转650亩土地,发展食用藕种植。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8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30万元。2023年抢抓机遇,借力耕地流出整治销售高粱苗,截至目前,集体经济收益约30万,预计2023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三、铁清镇实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还不够清晰。主要表现在:缺乏长期清晰的产业规划,有时候没有从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成效去思考研究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对新政策、新问题的研究不够。特别是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大环境下,对铁清如何转型发展思考还不深,新的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镇2022年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涉及利水、洞口、杨狮、犀牛四个村,主要建设包含:田形调整5372.2亩、坡改梯553.9亩、生产路52265米、机耕道14196米、灌溉管道13559米等内容,项目建设完成后能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和作物质量。但是我镇对该项目的具体定位和如何规划不够清晰,目前只规划2024年犀牛、杨狮村稻鱼和稻虾养殖项目,其余两个村具体规划还未落地,后续发展不够有力。
(二)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牌不够多、名声不够响,在观光旅游、壮大规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农业种养+、农业+旅游+文化,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局限于本镇范围内发展规划,缺乏跨区域联动特色发展的思路,亮点不多。七柱村桃花源以文化旅游季为载体,突出“以花聚人”优势,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宣传不够,人流量有待提升。白鹤发展金丝皇菊种植50亩,打造出“九桥”的品牌,一定程度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还需进一步宣传建立自己的忠实客户群体。杨狮村已在经营生鸡养殖场,申请了杨狮“劲松”双黄蛋商标,但对外营销手段单一,品牌不显,互联网+种养的融合不够深。
(三)民生关注还不够有力。对一些涉及民生的复杂疑难问题,还缺乏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推动落实。没有很好地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比如,我镇自来水供应不足问题,虽然在2021年对铁清场镇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但还是因水厂供水不足、管网管护不到位等原因经常停水。我镇持续强化乡风文明治理,新投入农村垃圾转运设施 20余处,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89户,但仍存在部分村垃圾站不够,农厕改造不完善,村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铁清镇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坚持“产业富镇”,加快发展白酒产业。对铁清镇产白酒产业进行精准定位,找准位置,对已引进成立的铁清酒业有限公司重点帮扶,建设白(竹)酒生产线,引进新技术、高端生产链、酿酒工艺,打破发展瓶颈,不断提高铁清酒业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川南重要白酒产销基地。
(二)坚持“文旅兴镇”,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对铁清镇文旅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依托区位和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以农文旅结合为发展核心,进一步培育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研学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整合党建扶持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招商引资等资金,不断夯实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七柱村桃花基地、白鹤村桑蚕产业园、道祝山旅游景点等文旅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打造铁清镇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名片。
(三)坚持“民生强镇”,强力推进民生建设。要继续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结果,积极打造示范亮点,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安定、和谐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群众整体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而其中,产业发展所处的优先和基础性位置毋庸置疑、不可代替。